WAKAMOTO 若元的歷史
大正15年(1926年),“若元”的研究正式開始。
WAKAMOTO 若元錠誕生於昭和初期,和很多日本的藥品相同,若元錠誕生的原因是為了改善日本國民的健康問題。當時的日本人營養狀況非常的糟糕,那是一個連維他命的研究都才剛剛開始的時代,當時的人連維他命B1、B2的構造都還不了解。
1926年為了提升國民營養攝取而開始研究米胚芽和酵母,因此發現了維他命和消化酵素。以這個研究為基礎,專注於啤酒酵母的研究,成功利用米胚芽的活性成分造出出啤酒酵母。在促進消化,提高營養素吸收的同時補給營養。
昭和4年(1929年),全新營養劑“若素(わかもとWAKAMOTO)”問世,意為“青春之素”,作為家庭常備保健藥品引起了廣泛關注。
※昭和6年(1931年)更名為“若元(わかもと)”。
昭和30年(1955年),採用相同技術,將乳酸菌培育於胚芽中,開發出一種對胃酸具有強耐受性且繁殖力強的乳酸菌,從而進一步提升了“WAKAMOTO若元錠”的消化作用和腸道調理作用。
昭和37年(1962年)後,由於速食食品的普及以及偏食問題,營養攝取變得更加不均衡,為了維持健康,藥效的進一步提升成為必要。因此,在胚芽培養末中加入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酰胺和啤酒酵母,同時增加乳酸菌的數量,發展成為如今的“強力WAKAMOTO若元錠”。
此外,為了響應顧客的需求,於2008年推出了“WAKAMOTO若元顆粒劑”。
根據飲食習慣的變化強化藥效
日本人自古以來以攝取植物性食品為主的飲食習慣為特色。然而,從近代到現代,隨著飲食西化的加速,日本人的飲食習慣發生了變化,逐漸向①高蛋白飲食、②高脂肪飲食、③低膳食纖維飲食轉變。
昭和11年(1936年),研究人員從日本特有的一種麴黴菌中開發出了能夠產生消化酶的米麴菌NK菌(Aspergillus oryzae NK菌)。為充分利用這種菌的特性,研究團隊對米和麥的胚芽採用了獨特的固態培養與發酵技術,結果通過利用胚芽中的營養成分,成功培養出了胚芽麴黴菌。該菌能夠生成具有強消化力的消化酶,如澱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等。
※由於法規放寬,一部分對人體作用較溫和且安全性無問題的一般藥品被重新指定為“醫藥部外品”。因此,在平成16年(2004年),“強力若元”從醫藥品轉變為“醫藥部外品”(指定醫藥部外品)。